好多長者都有聽力下降情況,認為這是正常現象,但聽不到或聽不清楚,卻令他們的生活大受影響,甚致令這些長者變得內向孤獨,不願與人溝通往來。但有長者就通過植入人工耳蝸,解決了嚴重的聽力問題,令原來大受聽力影響的生活回復正常。
我們的聽力的確會受年齡漸長而下降,研究顯示一般人由50歲開始退化,50-59歲人士中一成人聽力退化,70歲以上有五成,80歲以上就有近八成人有聽力問題。對於聽障人士,人工耳蝸和驗配助聽器是幫助他們重拾聽力的方法。人工耳蝸早已應用在失聰兒童身上,近年逐漸應用於噪音性聽力受損人士,甚至退化性聽力下降的長者身上。那麼聽力出問題,應該接受人工耳蝸,還是使用助聽器,那樣比較好?兩者運作上有何分別?
助聽器和人工耳蝸那樣比較好?
很難直接比較,重點要視乎病人的聽障實情、承受能力、甚致經濟能力。人工耳蝸手術以微創方法進行,植入儀器的傷口約3-4厘米,手術需時約2-3小時,手術後能聽到30分貝以上的聲音,即細聲的談話聲也能聽到,也能應付日常生活,人工耳蝸的適應期一般是三個月至半年不等。
此手術適合聽力損失超過90分貝、內耳神經正常的人士,如果內耳神經不正常的失聰人士則不能用。植入手術可能出現的風險,包括傷口感染、發炎、流血、面部神經線癱瘓等,若植入的儀器有損壞就需要再做手術更換等。
另外,現時接受手術連人工耳蝸的費用仍要數十萬元,此費用就不是人人也能負擔得來的。助聽器不需植入,無需手術,只要驗配並準確調較就能使用,費用也較人工耳蝸平宜,一般幾千至幾萬即可。
人工耳蝸和助聽器運作上有何分別?
人工耳蝸的運作原理,簡單來說就是在病人的聽覺系統植入儀器,通過電極刺激他的內耳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收到的聲音信號再傳至大腦產生聽覺,讓病人可以聽到聲音。接受人工耳蝸需接受手術把小型儀器植入耳內,再外戴一個聲音處理器,只有內耳神經正常人士才能進行這個手術。
助聽器則以外置的儀器,將收集到的聲音擴大,讓助聽器佩戴者聽到聲音。現時新式的助聽器,無論是提升聲音的真實感,除噪音、舒適度等都有大幅度的改良。因此,退化性聽力下降或因其他原因造成的聽障的人士,應該及早做聽力測試和驗配助聽器,挽救其餘聽力之餘,也能改善生活質素。
長者若因退化而聽覺轉差,可以先驗配助聽器,如果助聽器無法改善聽力,才考慮使用人工耳蝸。想進一步瞭解助聽器的種類和使用,請即聯絡香港聽言專科中心。電話3100 0555
耳鼻喉健康系列文章:
對於聽障兒童應否接受人工耳蝸手術,父母常有很多疑問,今天我們會探討一下:
驗配助聽器與人工耳蝸手術,哪一樣對改善聽力較好?
驗配助聽器與人工耳蝸手術,兩者可謂各善勝長,很難直接比較。簡單來說,人工耳蝸的結構和運作原理較助聽器複雜,它能接收聲音的範圍亦比助聽器廣。人工耳蝸跟助聽器一樣,雖不能治癒聽障兒童已損壞的聽力,但就能利用先進的聽力儀器,配合手術後的聽力和語言訓練,可望使到聽障兒童有更好的聲音接收和語言發展。至於你兒女最適合助聽器或人工耳蝸,必須由專業耳鼻喉醫生及聽力醫生為他們作詳細檢查後才能決定。
人工耳蝸手術的危險如何?
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需時約2-3小時,手術可能引起的併發症與其他的手術相約,包括﹕痳醉的危險(手術需要全身麻醉)、發炎、感染和流血等。另外,還有一些屬於耳朵手術的併發症可能會出現,例如耳朵痳痺或僵硬、面神經痳痺、味覺障礙、頭痛、暈眩及耳鳴等。雖然人工耳蝸內植手術潛在這些風險,但父母亦不用過分憂慮,因在大多數的情況下,症狀會隨著傷口癒合而消失。手術後傷口的癒合通常要1-3星期,這段時間後便可恢復正常活動,而小朋友通常在手術後一天已能活動自如。
人工耳蝸手術之後要做什麼康復訓練?
由於人工耳蝸的內植手術並不能治癒已損壞的聽力,聽力醫生及其專業團隊會根據你兒女的實際需要,制定合適的聽力和言語康復計劃。你和兒女必須積極並持續參與訓練,訓練有助他們盡快適應及學習運用新儀器所提供的聲音刺激,發展其聽力及語言能力,令人工耳蝸達至最佳的效果。有些聽障兒童最終能與健聽兒童一樣以口語作為主要溝通方式,部份更能入讀主流教育。
人工耳蝸如損壞怎麼辦?
很多父母擔心兒女做了人工耳蝸手術,日後人工耳蝸若有損壞,到時該怎樣辦。父母的擔心不無道理,因為任何電子產品都有機會損壞。但亦無須過慮,因為現時的人工耳蝸的耐用性很高,植入耳內的部份基本上是永久性的,損壞的機會率十分低,即使損壞了也能成功更換,至於外置的配件若損壞則可隨時更換。另外,只要教導兒女注意一些簡單事項,例如避免直接碰撞手術的部位,參與集體運動時戴頭盔,游水前把人工耳蝸的外置部份除下。只要留意這幾點,他們是可自由參與活動。
香港聽言專科中心提供耳鼻喉、聽力測試和言語治療服務。若你兒女患上聽力障礙,請即聯絡他們,電話3100 0555
耳鼻喉健康系列文章:
驗配助聽器或植入人工耳蝸都有效改善障兒童的聽力。前文已經討論過驗配助聽器的課題,今次就談談人工耳蝸。
人工耳蝸是什麼?
人工耳蝸是電子聽力輔助儀器,分為植入和外置兩個部份,植入部份需透過手術植入患者耳蝸內,這部份包括接收與刺激器,還有一條能對聽覺神經提供多頻刺激的電極系列。至於外置部份則包括傳輸線圈、接收聲音的咪(麥克風)、和多頻道言語處理器,處理器會將接收到的聲音轉換成電能,直接刺激患者的聽覺神經,將訊息傳至大腦。言語處理器必須由聽力學家因應患者的聽力實況而制定,因此每位聽障人士所使用的言語處理器都不一樣。
什麼情況需要植入人工耳蝸?它適合所有聽障兒童嗎?
如果使用助聽器已能有效改善聽力,一般建議使用助聽器。要是聽障小朋友患有嚴重或深度的感音性弱聽,而助聽器對於改善聽力效果未如理想,醫生會建議你考慮讓兒女植入人工耳蝸。
不過,不是所有聽障兒童都適合植入人工耳蝸的。如果聽障兒童先天沒有聽覺神經線或耳蝸、或聽覺神經線受損等就不能使用人工耳蝸。在進行手術前,醫生會為你兒女做各項詳細聽力檢查,好確定他們適合進行人工耳蝸植入,現時一歲的幼童已可接受手術。事實上小朋友弱聽的時間越短,手術後的成效就越大。反之聽力障礙的時間拖得越久,手術後的康復訓練困難大增,手術後的效果也降低。
誰人合適進行人工耳蝸植入?
對人工耳蝸植入必須有合理期望
首先即使你的兒女進行了人工耳蝸,但這並不等如他們的聽覺能跟正常人士一樣,因為透過人工耳蝸處理的聲音與正常聽覺聽到的聲音是不一樣的。另外,做了人工耳蝸手術的耳朵,日後不能再使用助聽器。進行了人工耳蝸植入後,小朋友可以自由投入各項的課外活動中,但必須避免任何會撞擊頭部的運動,例如球類運動。如果兒女日後要進行磁力共振檢查,請在檢查前先諮詢你的主診醫生。
小朋友若患上深度聽力障礙,即使配戴功能最強的助聽器,也未必會聽到別人的聲音;有醫生指出幼童兩歲前是大腦發育及言語學習的黃金時期,若雙耳因先天重度感音神經性失聽的小朋友,越早植入人工耳蝸,效果會越好。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