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您細談健康資訊,養生之道

editor

頸部出現腫瘤或腫塊,是什麼病的症狀?危險嗎?

頸部出現腫塊是常見疾病,也是人體許多疾病的重要症狀之一。可惜的是人往往忽略了頸部腫瘤的危險性,有的不予理會,有的篤信偏方,還有的聞腫瘤色變,在沒有周詳評估下就匆匆進行手術切除,後來卻發現癌腫瘤已擴散或已轉移,延誤了治療的時機。

 

症狀加檢查診斷腫瘤屬性

頸部發現腫塊,應立即求診。耳鼻喉醫生可根據患者病歷,察看出現的耳鼻喉症狀,例如是否鼻出血、耳鳴、聲音沙啞、吞嚥及呼吸困難等等,加上腫瘤生長時間及出現的位置,初步判斷該腫瘤是良性或是惡性。繼而為患者做詳細檢查,比如鼻咽鏡、喉鏡、CT電腦斷層掃描、細針抽吸細胞學等醫學檢查,就能正確診斷腫瘤屬性。

 

常見頸部腫瘤及注意病徵

頸部腫瘤可分為先天性、感染性及贅生性,又可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癌腫。由於頸部惡性癌腫占全部頸部腫瘤半數以上,所以一旦發現頸部有腫塊就要格外留神。至於良性贅生的腫瘤,包括脂肪瘤、纖維瘤、血管瘤、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或頸動脈體瘤等,我們會在稍後的文章再談,今次先概括幾種會在頸部出現腫塊病徵的腫瘤。

 

1)甲狀腺結節

出現在前頸部位腫瘤較多是甲狀腺結節,患者應先驗甲狀腺功能、CT電腦圖層掃描或甲狀腺超聲波檢查,進一步可做MRI電腦斷層掃描及抽針式細胞化驗,一旦發現惡性細胞,盡快接受手術治療。

 

2)鼻咽癌

鼻咽癌是最常見的頭頸部惡性癌腫瘤,另外淋巴癌、唾液腺癌(腮腺癌,下頷腺癌)、轉移性腫瘤等,大部份這些癌腫都會在耳、鼻、喉及頭頸部出現明顯病徵。如果頸部尤其是上方深頸部,或鎖骨內側凹陷處,或是頸的後上方位置有腫塊,就要用鼻咽內窺鏡仔細檢查鼻咽部位,抽血檢查 EB 病毒血清。

 

3)喉頭癌或下咽癌

出現聲音沙啞或吞嚥疼痛困難,要懷疑是否患有喉頭癌或下咽癌。

 

4)轉移癌

在鎖骨上三角出現腫瘤,大多數不是原發位置而是遠程轉移而來,在左側鎖骨要詳細檢查食道及胃等消化系統,在右側鎖骨則要看右肺的情形,如果是患者是女性,就要考慮乳癌的可能性。

 

上述只簡略講了幾種頸部腫瘤是常見病徵,但背後卻隱藏著各式各樣疾病,有良性、惡性、先天性、後天性、炎症疾病、轉移癌等全都有可能發生,能否及時正確診斷,對治療效果起重要作用。一發現身體有任何異樣,要立即聯絡專科診所診治

 
資料來源:HKENT SPECIALIST(香港耳鼻喉專科)

 
癌症系列文章:

甲狀舌管囊腫及瘻管 — 有哪些症狀及治療方法?

上文我們簡介過什麼是「甲狀舌管囊腫或瘻管」及其成因,今次我們會談談它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甲狀舌管囊腫」症狀有哪些?

雖然囊腫可以在頸中線上的任何一個部位出現,但病例發現絕大多數囊腫發生在甲狀舌骨膜位置。病徵起初不明顯,但囊腫逐漸增大後,患者就會感到舌頭或頸部有明顯的緊逼或脹痛感。

檢查頸部時可見到囊腫呈半圓形脹起,邊緣清楚,位置固定,與皮膚沒有黏連,觸感柔軟有彈性,會隨患者吞咽動作而上下滑動。當患者伸出舌頭時,在囊腫上方更可觸碰到硬條索狀物。

甲狀舌管囊腫一般發展緩慢,但若受到感染就會迅速增大,出現局部疼痛或壓痛。如果囊腫潰破或切開引流,常會形成反復發生溢液的瘻管。

如果採用穿刺抽吸會吸出黃色液體,透過MRI(磁力共振造影)和CT(電腦斷層掃描)檢查,能夠確定腫塊的體積及與周圍組織的關連及影響。

 

「甲狀舌管瘻管」症狀有哪些?

甲狀舌管瘻管可分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兩種,完全性佔多。完全性瘻管外口多數位於頸中線或稍偏向一側,吞咽、擠壓時會有分泌物外溢,若持續感染分泌物會變成膿液,瘻口四圍發炎紅腫。檢查病人頸部時,可觸碰到條索狀物向頸部上方走動,腫脹部位也會隨吞咽動作而上下移動。如果從瘻管口注入顯影劑,會見到顯影劑從舌盲孔(指位於舌頭和舌根分界線中心處的小孔)溢出。

 

甲狀舌管囊腫及瘻管如何治療?

採用「甲狀舌管囊腫及瘻管切除術」,切除囊腫及舌骨中間位置,因為有部分瘻管有機會隱藏在舌骨後,醫生會考慮將囊腫一併切除,以減少復發機會。

「甲狀舌管囊腫及瘻管切除術」過程簡述如下:

  1. 切開頸前部皮膚
  2. 撥開組織、血管、神經線等以辨認甲狀舌管囊腫、瘻管及舌骨
  3. 切除全部甲狀舌管囊腫、瘻管及部份舌骨等
  4. 視乎情況,需要時會放入引瘻管以去除血水
  5. 縫合傷口

 
資料來源:HKENT SPECIALIST(香港耳鼻喉專科)

 
癌症系列文章:

頭頸部腫瘤 — 甲狀舌管囊腫及瘻管

「40歲的陳先生發現頸部正中喉核對上位置有腫塊,腫塊會隨著他吞嚥動作而上下移動,雖然看來未有影響他的吞嚥能力,但用手按壓卻感到疼痛。陳先生暗自想會不會自己患癌呢?朋友說這是鼻咽癌先兆,嚇得陳先生快快求醫。經耳鼻喉醫生診斷後,陳先生患的是甲狀舌管囊腫。」(病例一)

 

「35歲的家庭主婦朱太太,有一段時間發覺左前頸有腫塊,不知不覺間腫塊增大了,用手按壓感覺腫塊質地柔軟,雖然不痛,但她的頸部卻有強烈的不適感。朱太太在丈夫陪同下求診,診斷證實她患上甲狀舌管囊腫及瘻管。朱太太顯得一面茫然,什麼是甲狀舌管?為何會患病?是癌症嗎?如何治療?」(病例二)

 

「甲狀舌管囊腫或瘻管」是什麼?

「甲狀舌管囊腫及瘻管」是一種先天性頸疾病,由於發病位置就在頸中線上,所以又叫做「頸中腺囊腫及瘻管」。患有這個病的人大多在青少年階段病發,當然也有像陳先生一樣,來到中年才出現病徵。甲狀舌囊腫及瘻管本身不會致命,但它卻有機會成為感染的源頭,一旦受感染,有機會發展成惡性甲狀腺癌。

 

「甲狀舌管囊腫或瘻管」成因是什麼?

甲狀舌管囊腫或瘻管發生於胚胎時期,人體的甲狀腺位於頸中央下方,但在胎兒時期,甲狀腺卻在舌頭後方。當胎兒逐漸成長,甲狀腺組織會經由胎兒舌頭後方沿中線向下移,這個移動過程會出現一條細小路徑,叫做「甲狀舌管」。當胎兒發育到第6周,這條細小的甲狀舌管開始萎縮,直到第8周甲狀舌管完全消失。基於不明的原因,甲狀腺管若未能完全消失,就形成囊腫或瘻管。與此同時,胎兒左右兩側的舌骨組織開始在中線融合,這些原本應該消失但卻殘留下來的甲狀舌管就會被擠在舌背腹側或背側,有的甚致被包裹在舌骨中。

跟甲狀腺一樣,囊腫和瘻管的表面同樣有柱狀絨毛上皮或鱗狀上皮,有時囊腫和瘻管內甚致有甲狀腺組織,如果錯誤切除會導致嚴重的甲狀腺功能減退。那麼甲狀舌管囊腫或瘻管有何症狀?如果治療?我們下篇文章談談。

 
資料來源:HKENT SPECIALIST(香港耳鼻喉專科)

 
癌症系列文章:

頭頸部腫瘤 — 頸動脈體瘤及治療

頸部出現無痛腫塊,有可能是頸動脈體瘤。它是什麼?如何治療?本文會一一介紹頭頸部腫瘤 — 頸動脈體瘤。

 

頸動脈體瘤是什麼?

頸動脈體瘤 (Carotid Body Tumor,CBT),是一種出現在頸總動脈分叉處的副神經節瘤,由於頸動脈體位於頸動脈三角區內,並含有大量副神經節細胞,是人體頭頸部的化學感受器,因此頸動脈體瘤又被稱為化學感受器腫瘤。頸動脈體瘤質地中等,細胞核較小有完整包膜,棕紅色呈圓形或橢圓形。該腫瘤生長十分緩慢,多是良性,但也有轉變成惡性腫瘤的可能。這種病沒有特定的年齡層或性別區分,但病例顯示,發病階段多集中在30-50歲之間。

 

頸動脈體瘤的症狀有哪些?

頸動脈體瘤因受頸動脈鞘膜的限制,所以會向上方生長,當腫瘤仍細時,可以無任何症狀。但隨著腫瘤逐漸增大,患者頸部會出現無痛的腫塊。再視乎腫瘤的生長速度及伸展的方向,一般在腫塊出現後數月或數年內,開始感到明顯的症狀,比如:

  • 局部壓迫感。
  • 咽壁軟組織較為薄弱,腫瘤向咽腔擠壓,咽喉有異物感和吞咽困難。
  • 腫瘤漸向上生長,侵蝕迷走神經、舌咽神經和交感神經,飲水時常嗆咳、聲音嘶啞、舌肌萎縮、暈眩、耳鳴、視力模糊、抽搐,甚致出現突發性意識喪失。
  • 腫瘤有豐富血管供血,腫瘤有脈搏跳動、震顫及聽到血管雜音。

 

頸動脈腫瘤如何診斷?

  • 問診及觸診:由於咽旁和頸部腫塊的種類繁多,尤其出現在相同部位就更難區分,所以要準確判斷頸動脈腫瘤並不容易。經驗豐富又細心的耳鼻喉醫生,會想到頸動脈腫瘤發展緩慢、無痛,發生在頸動脈三角區內等特點,檢查腫塊時發現搏動反應,可左右移動但不能上下移動,就會想到頸動脈體瘤的可能性。
  • 頸部超聲波檢查:能顯示頸動脈是否被腫瘤包裹,腫瘤有供血小動脈分支進入腫塊,有豐富血管。
  • 頸部CT或MRI:可顯示腫瘤與頸動脈的關係,判斷腫瘤是否包繞著頸總、頸內及頸外動脈。
  • 頸動脈造影:造影如發現頸總動脈分叉增寬,頸內與頸外動脈移位,已可確診。
  • 穿刺細胞檢查:由於頸動脈腫瘤位置較深,容易出血,較難判斷是否確診,所以較少採用。

 

頸動脈腫瘤如何治療?

採用動脈膜下腫瘤切除術,放射治療及栓塞治療(是指將某種物質通過導管注入血管內而使之阻塞以達預期治療目的的技術)。因腫瘤具有豐富的血供,而且與頸動脈、靜脈及神經緊密相鄰,手術屬高難度。若腫瘤與頸動脈黏連,或包繞頸動脈,則需將腫瘤連同部分頸動脈一併切除。

 
資料來源:HKENT SPECIALIST(香港耳鼻喉專科)

 
癌症系列文章:

顱內動脈瘤,死亡率及致殘率相常高!

顱內動脈瘤是危險疾病,一旦破裂引起的顱內出血,死亡率及致殘率相常高。本文會談談顱內動脈瘤症狀及治療。

 

動脈瘤成因是什麼?

動脈瘤分為囊狀動脈瘤、梭形動脈瘤和夾層動脈瘤(罕見),與眼部關係密切的主要是囊狀動脈瘤,佔九成以上,其餘較罕見。這類動脈瘤有一個瘤頸將瘤體、瘤頂與主血管腔連接起來,他們只膨出於動脈壁的一側。它的成因目前尚有爭議,大多認為囊狀動脈瘤可能與遺傳、先天發育不良有關,隨年齡增長,由於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動脈壁薄弱、高血糖、吸煙、雌激素水準等等因素可能與動脈瘤形成有關。

動脈瘤壓迫或刺激鄰近組織而壓迫眼部神經。壓迫症狀與動脈瘤體積及受累神經的毗鄰密切相關,體積越大,與受累神經的距離越近,眼部症狀就越早出現。倘動脈瘤破裂則引起顱內出血,影響到眼部靜脈回流,造成眼靜脈壓短暫急劇升高,引起眼內蛛網膜下腔出血。

 

顱內動脈瘤為何會引起眼病?

顱內動脈瘤相關眼病是指由顱內動脈瘤壓迫、繼發出血引起的以視神經、眼部運動神經功能受損及玻璃體視網膜出血為主要表現的綜合症。顱內動脈瘤是一種急症,潛在危險是動脈瘤破裂引起的顱內出血,是引起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第一位原因,致死及致殘率相常高。

 

動脈瘤的症狀有哪些?

動脈瘤仍小時可以無任何症狀。部分病人是因動脈瘤破裂出血引起劇烈頭痛或昏迷時被發現,部分病人是因為動脈瘤增大壓迫神經引起一系列症狀(例如視力下降、重影、眼瞼下垂、眼球後疼痛等)才知曉患病。

 

動脈瘤破裂的症狀

  • 動脈瘤破裂,血液流入腦脊液中,形成蛛網膜下腔出血。即時引起突發性的劇烈頭痛,嚴重噁心及嘔吐,頸項強直甚至昏迷等。
  • 出血損害腦細胞,壓迫腦組織或引起血管痙攣。
  • 動脈痙攣引起腦組織缺血時就導致中風。腦脊液中出現大量血液時會引起腦脊液流速減慢甚至停滯,從而引起腦積水。

 

動脈瘤要做什麼檢查?

  • CT電腦斷層檢查可發現是否有顱內出血
  • CTA電腦斷層掃描血管造影,在血管中注入顯影劑,腦血管顯影增強,使動脈瘤顯形
  • MRA磁力共振血管造影檢查也可以用於動脈瘤的檢查

 

顱內動脈瘤如何治療?

治療方案要考慮多方面因素:

病人是否屬長期病患、有什麼慢性病、病人的年齡、動脈瘤出現的位置、大小和形狀、動脈瘤已破裂性還是未破裂、動脈瘤破裂的風險,衡量各項因素找出對於病人風險最低,成功率最高的治療方案。

治療方法有開放性手術治療(夾閉治療等)、血管內介入治療(彈簧圈,血流導向裝置,液體栓塞劑,支架等)、保守治療並控制危險因素。

 
資料來源:HKENT SPECIALIST(香港耳鼻喉專科)

 
癌症系列文章:

分類

u2group-facebook

u2group-微博

u2health.net健康資訊網rss

bizformation.org
websiteredesign.hk
hkwebdesign.net
chinesewebsolution